朱德早期留学德国之路
发布时间:2013-05-06
作者:
浏览次数:309
朱德早期留学德国之路
来源: 法制时报
![]() |
1923年,在德国哥廷根留学时的朱德
德国中部格丁根城东普朗克街3号,是一幢二层带阁楼的别墅,正面红墙上一块精致的大理石纪念牌格外醒目,上面用德语镌刻着:“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3—1924”。
20世纪初的中国,列强侵凌,国弱民贫。朱德等一批早期共产党人,为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远赴重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德国中部小城格丁根,探寻朱德元帅早期留学德国的红色印迹。
格丁根是德国著名的大学城之一。高斯、普朗克、韦伯、洪堡、格林兄弟等世界著名人物都曾留下足迹,仅格丁根拥有的名人纪念牌就有300多块。1986年12月1日,朱德元帅纪念牌落成,以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 在朱德同志诞辰100周年当天,哥廷根市举行了隆重的挂匾仪式。哥廷根市热情邀请朱德元帅的夫人康克清同志出席这个特殊的纪念活动。康大姐特致信库恩女士表示感谢:我高兴地得知,在我的丈夫朱德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你们将为纪念他曾在哥廷根大学学习而立一纪念匾,这体现了你们对朱德同志以及整个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因公务和身体原因,很遗憾不能前来参加你们的纪念活动,谨在此向您和哥廷根大学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祝愿中德两国人民间长存的友谊不断发展。
仪式上,哥廷根市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称赞朱德元帅对中国事业的贡献,并为朱德元帅年轻时在哥廷根生活与学习过而感到自豪。满头银发的市长还亲自登上梯子,为纪念匾揭幕。洁白晶莹的大理石上用德文镌刻着:朱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故居(1923—1924)
在挂匾之前,市长还将该市关于为朱德元帅故居挂匾的决定以及有关档案、资料等文本复印件制成精美的册子,呈请郭大使代为转交中国有关政府机构。后来,听说这些文件材料都已保存在四川仪陇朱德博物馆。
格丁根大学图书馆史料顾问乌尔里希·洪格尔向记者展示了朱德的学生注册卡和1923年学生注册簿,其中一页的下方是朱德亲笔填写的注册信息,包括“1924年夏季学期”,“姓名朱德”,“住所普朗克街3号”,“来自中国四川省”,“国籍中国”,“哲学系社会学专业”等相关内容。
格丁根大学1924年共有2382名学生,哲学系有235名学生,包括12名外国学生。社会学专业当时是个很小的专业,上世纪20年代刚刚在格丁根大学设立。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选择学医、化学或者自然科学。
洪格尔说,朱德留学时已近40岁,并且在中国从戎多年,能够选择社会学这门刚刚设立不久的专业非常不寻常。“我的感觉是,朱德在格丁根大学的学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而是要更多地看看这个国家,希望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西方工业国家的情况。”
格丁根市档案馆前馆长库恩曾撰文《格丁根的中国客人》,介绍朱德在格丁根学习、生活以及从事政治活动的情况。文章说,格丁根当时成立有“中国学生会”,档案馆保存有一张朱德与“中国学生会”成员的合影。“中国学生会”1925年曾向格丁根警察局提出散发传单的申请,传单的题目是《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留学生通过举办展览、散发传单和晚间讨论会等形式,向德国人民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
格丁根市档案馆现任馆长恩斯特·伯梅对记者说,朱德在格丁根学习的时间很短,但可以想象,朱德在格丁根、在欧洲的经历对他个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朱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格丁根大学副校长卡斯珀-黑内教授说,朱德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把中国大大地向前推进。“一个人重要的不是党派,代表谁,而是他为一个国家做了什么。如果一个人把一个国家向前推进,他就是一个卓越的人物。”
格丁根大学副校长卡斯珀-黑内教授说,朱德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把中国大大地向前推进。“一个人重要的不是党派,代表谁,而是他为一个国家做了什么。如果一个人把一个国家向前推进,他就是一个卓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