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山东农业大学第九届教代会 第十五届工代会 第四次会议(2014年2月25日)
发布时间:2014-03-04 作者: 浏览次数:427

 

 

 

温孚江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理念,坚持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推进协同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认真总结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成绩,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整改方向和发展目标,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和校院督导机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健全学习预警制度,学风考风建设成效明显。推进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抓好16个重点专业建设。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个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管理,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规范研究生培养环节,全面启用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严格学位论文预答辩和评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博士生发表论文中SCI收录113篇,较去年提高59.2%,最高影响因子为14;硕士生发表论文中SCI收录143篇,较去年提高13.5%。6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获省优秀学位论文。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141人,其中博士生113人。

推广订单式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了“三适应”特色。函授招生8639人。先后举办各类涉农培训班50余期,培训学员6665人。新增1门农业部优秀培训教材,3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学校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

二、强化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位列全国前十,其中3个排名第六位。国家控释肥中心和泰山生态定位站一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国家小麦育种栽培技术创新基地获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建设;农业部作物水分生理与抗旱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设施农业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启动建设;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其中山东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获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智慧村镇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土壤养分循环监测实验站。

立项项目(课题)491项,立项经费2.59亿元。其中国家项目128项,省级项目18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首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新上4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各类成果奖励31项。鉴定科技成果17项,制订标准2个,审定作物新品种9个。授权专利100件,其中发明专利62件。

加大校地、校企合作力度,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建涉林学科,与潍坊市共建中国食品谷现代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与章丘、平阴、诸城等市县人民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签订各类技术合同、项目合作和服务协议408项,合同金额3428万元。围绕山东省“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制订了“服务西部经济隆起带现代农业发展行动方案”。加强“第一书记”帮扶,与200个村对接,赠送的小麦良种“山农20”实现大幅度增产。组织党外专家开展“同心”科技支农品牌服务活动。组织专家教授分赴东平、沂水和巨野等10个县开展农业新技术讲座、现场技术指导30余次,培训指导农民3000多人次。

三、加大培养引进力度,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优秀人才85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1人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1人被评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荣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3人获泰安市青年科技奖,1人获泰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泰安市社科优秀人才。10人入选国际合作培养计划,6人入选国内访问学者计划。聘任兼职教授16人、讲座教授1人。博士后进站45人、出站69人,26人获国家和省博士后资助。学校在全省本科高校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并入选高校人才工作十佳创新案例。

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完成了教学、科研和辅助机构设置方案。调研省属高校收入水平和分配情况,结合学校实际调整校内分配,提高了教职工待遇。实行目标管理,完善工作考核和聘任、使用、奖惩办法。加强用工管理,坚持依法用工、节约用工,顺利通过省人社厅劳动执法检查。在青年教职工中开展了教学基本功、岗位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师德师能”提升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四、坚持以生为本,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风精品工程、班级磐石工程、学业规划工程、学子领航工程,举办启益人生名师讲坛、院长论坛等报告120多场次,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和立志成才的热情和动力。突出学生素质拓展,组建503支校级团队和360支院级团队,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强化保障体系建设,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阳光成才”资助体系,通过奖、勤、助、补、贷等形式共资助学生4500多万元。

加强招生宣传工作,面向29个省市招收本科生8137人,山东省普通类本科一、二批计划均一次性投满,生源结构更趋优化,整体质量又有提升。坚持全年关注、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理念,加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举办了6个专业类就业市场、4个周末校园招聘会、400多个校园招聘专场,承办了山东省农林水类毕业生就业市场,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3%,考研率达32.6%,6796名毕业生安全有序、文明愉快离校。学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加强创新创业组织和平台建设,成立了大学生创业联盟,启动了“圆梦驿站”营销与咨询中心,与泰安市人社局共建“大学生创业培育中心”,创建了省内首个校内培育、基地孵化、市场创业的创业体系。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SIEG),组建了260余支创业团队,立项启动1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33个项目纳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人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

五、统筹优化配置资源,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大力争取各级财力支持,为学校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2013年学校总收入9.3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收入6.61亿元,科研经费收入2.36亿元,基本建设拨款0.33亿元;总支出10.5亿元,其中教育事业经费支出6.6亿元,科研经费支出3.63亿元(其中含往年结余科研经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0.33亿元;年末学校贷款余额为0.36亿元。科学统筹经费使用,严格控制公务支出,实现了一般性支出连续三年预算零增长;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取得明显成效;推行公务卡结算办法,实施了无现金报账;加大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力度,提高了资金执行进度和经费使用效益。加强房屋资产管理,形成了房屋建筑物信息数据库;完成了全校土地普查工作,对部分建筑物闲置及不合理用房进行了清理,共清理44间、计2110平米;实施“阳光工程”,保证了招标采购工作的健康运行。

加强审计工作,学校首次对各单位各部门年度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状况,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加以整改。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大楼、南校区青年公寓顺利封顶,完成了北校区温室建设、14号实验楼以及部分教学、学生生活等配套设施的维修改造工程,完成水工结构实验室、南校区菌物实验实训基地、农业部环境毒理检测研究中心实验室、地下汽车检测线和旱棚等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加强网络技术保障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升级电子邮件和垃圾邮件网关,提高了邮件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完成分布式网络监控平台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的检修更新,实现了南北校区的双光缆互联和校园网的无线网络延伸。优化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建设优质馆藏资源保障体系,完善图书馆中心馆RFID建设项目;改善阅览条件和环境,延长开放时间;改革图书招标模式,加大教师参与图书资源建设力度。在南校区综合教学楼、图信楼安装联邦椅,在校园增设修读点,更新了北校区家属院健身器材;新购班车解决了南校区职工子女入托、上学问题;进入山东省第一批节能平台建设项目,争取资金100万元,进行节水、节电、节能改造,被评为全省高校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优秀单位;顺利完成省高校公寓管理达标检查验收工作,被评为全省示范单位;健全保障学生食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顺利通过省学校食堂餐饮安全示范创建审核验收;提升校园绿化水平,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安全稳定工作,严格安全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落实和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好安全常态化检查,开展了系列安全教育、平安校园建设百日行动和消防演练活动,有效杜绝了各类突发事件。强化学校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监管,更新南校区技防设施,保障了校园安全稳定。开展校园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周边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办学环境进一步优化。

六、拓宽对外交流渠道,开放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大

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先后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法国图卢兹综合理工学院、法国西部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6所大学签订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和具体项目实施协议。组织46名学生赴台湾义守大学学习,组织泰山学者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学术交流,取得良好成效。启动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兴大学和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学生交流项目。70余名教师通过国家、省政府资助等方式出国学习或参加学术活动,130名国(境)外专家教授来校访问、讲学。申报和承办了省教育厅“林业与生态”专题泰山学术论坛,举办了“农场动物健康与公共卫生及人兽共患病”国际研讨会。圆满完成教育部对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评估工作。

加强校友联谊工作,完善校友数据库,建立了以学校校友联谊会、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和各地校友分会、各地校友工作站为架构的校友组织体系,建立150多个省外和地市校友工作站。推动省外校友会建设,成立了江苏校友分会。协调指导部分地市校友分会完成换届工作。开展第二届山东农业大学杰出校友推荐评选工作,韩俊、赵焱、师承瑞荣获第二届“山东农业大学杰出校友奖”。强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组织开展校友年度捐赠活动,共接受各类捐赠40多项,合计1100多万元。

七、拓展教育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教职工中开展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我的农大梦”主题活动、“感恩·诚信”宣传教育月等活动。加强学校文化和校情校史研究,开展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课题研究,举行李家文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出版发行讲述农大师生艰苦创业历程、展现百年山农文化强校之路的文集《神农新篇》,举办“齐鲁大讲坛·山东农业大学分坛”、“岱下文化讲坛”等精品活动和学术沙龙等各类学术报告200余场。增强外宣工作活力,在《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大众日报》等刊发新闻稿100余篇,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播发新闻40多条。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三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以“三招一用一规范”为重点,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专项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开展了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执纪监督纠正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不正之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和严禁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在全校蔚然成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廉政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荣获“全省高校廉政文化示范点”称号。

过去的一年,学校全面落实教代会、工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发展和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严格按照政策落实离退休干部职工待遇,发挥老同志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学校荣获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加强关工委建设,学校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保密、国家安全、妇委会、档案、计划生育、南校区、东校区和白马河农场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学校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现代大学的治理架构尚未形成,学校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需进一步加强;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跟上时代要求,办学特色还需凝练培育;学科建设缺乏国际视野,专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总量和质量均显不足,人才引进培养和施展才能的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还需不断提升,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能力和影响力培养还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等等。

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2014年工作重点

 

2014年是学校“深化改革”和“整改落实”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已经印发,这里不再重复,希望各单位各部门抓好落实。我重点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提升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全面梳理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建议,依据教育部审核评估报告,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务实高效;探索试点慕课(MOOC)开发及教学实践,打破现有教学格局,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深化学分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根据研究生收费改革要求,制定出台学业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岗位”等管理办法,完善研究生培养竞争激励机制创新发展继续教育,拓展办学领域,灵活办学方式

完善学风建设体系,坚持领导干部兼任学生班主任制度,健全服务型学生工作机制。以大多数学生满意为工作目标,加强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建设。合理调整招生批次结构,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强化就业教育指导服务,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SIEG),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科研平台和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着力做好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组建工作,制定《协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继续落实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选派教师进修学习,使中青年教师有足够的业务提升机会,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激发人才进取精神和创业激情。做好新一届“1512工程”遴选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服务理念,着力解决“庸懒散”等问题。

三、发挥学科建设引领作用,增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以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推进优势学科群建设,培育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加强国家、省部和学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确保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推进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获得教育部、财政部认定创造条件。加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相关部门要制定对策,多措并举,加快我校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高科研立项层次,力争在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争上国家和省级战略联盟;加强在研项目的跟踪管理服务,集中力量,力争取得重大成果;做好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文章,今年要强化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校外永久性综合试验站建设和特色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大数据研究,建设数据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四、扩大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拓宽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领域,加强学术交流;扩大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高校的学生联合培养规模;做好国家基金委、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管理及申报工作;与德国FOM大学合作举办经济管理硕士项目;推进暑期和短期学生交流项目;深化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加大校友联络工作力度,推进上海、广东等外省市校友分会和海外校友分会筹建工作。募集教育发展基金,发挥基金会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健全保障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加大资金筹措和管理力度,严格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严肃性;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网上预约报账系统”,推行财务专人报账试点工作;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校园;加大对各单位各部门财务收支审计力度,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压缩20%“三公”经费。加快科技创新大楼建设,制定科学分配方案;完成青年公寓配套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督导完成北校区体育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水工结构实验室等项目。加强管理,盘活资产,提高效益;推进阳光招标,建立信息化集中采购平台;完善房屋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房屋使用;强化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信息技术研究,提高网络服务水平,打造智慧型数字校园。整合三校区图书信息资源,调整南北校区图书馆馆藏布局,优化馆藏结构,加强导读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完善人防、技防、物防等综合防控体系,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着力做好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加强校园管理,整治校园秩序,开展常态化检查,构建长效机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发展和改革意识,努力实现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版权所有 © 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23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