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农大新生入学,国际交流学院也迎来了214名新同学。与以往不同的是,从今年开始,国际交流学院中德班的学生,将由山东农业大学和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双方共同管理,中德合作办学机制实现了重大转变。
我校自2003年开始招收中德合作专业以来,根据办学协议,一年级学生的德语教学与管理一直由北京中德交流协会负责,二到四年级的教学及其管理由FOM负责,国际交流学院只协助中德交流协会和FOM进行管理。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和第七次党代会描绘的发展蓝图,把国际合作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也对学校在国际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多轮谈判和细致沟通,我校取得了对中德合作专业学生的管理权。自2017级学生开始,大一学生的德语教学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全部收归我校,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仍由FOM负责,构建了山东农大和FOM共同负责管理学生的新格局。这一改变,不但更有利于学校对中德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还能为学校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山东农业大学的中德合作办学一直是山东省合作办学的一面旗帜,培养的学生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有浓郁的爱国情怀。近年来,学院落实学校总体部署,强化内涵发展,按照国家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要求,以完善国际合作办学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籍管理和教学秩序为抓手,以学生班主任工作为助力,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党委书记徐剑波高度重视国交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多次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多方争取、积极开拓合作办学资源。校长张宪省连续多年担任国际交流学院学生班主任,经常深入学院师生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学院办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学生立志成才、健康成长指引导航。
据统计,国际合作办学2016、2017连续两届毕业生的出国读研率超过50%,2014级学生赴FOM大学的留学率超过85%。2017级新生的最低录取分数超过省资格线35分,生源质量显著提高。
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国际交流学院不断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暑假期间完成了所有教室的现代化改造,营造了国际化高标准的教学环境。为迎接建院15周年,学院正积极筹措经费,为所有教室安装空调,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
(文章源自:http://www.sdau.edu.cn/s/1/t/2209/f3/b1/info127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