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微信公众号“红旗下的向阳花”作者:程娜仁图雅 编辑:宋洁)
本期嘉宾介绍
程娜仁图雅,女,中共预备党员,2018级会计学专业五班学生。学习成绩稳定在专业前3%,大二学年德方课平均绩点1.0,位列专业第一,大学四年总平均绩点1.2。曾任山东农业大学国旗班班长、校学生会办公室干事,国际交流学院串讲团成员、学业督导员,担任学院合唱团指挥。于大三学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创业论文三等奖,代表学校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获得山东省二等奖,所在的学校国旗班荣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获得山东农业大学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突出贡献单项奖。
【前言】与照片上的英姿飒爽不同,在我的印象当中,生活中的娜仁图雅是一位声音软糯的萌妹子,爱穿裙子,有一群爱笑爱闹的小伙伴。没错,“程”是她的姓氏,“娜仁图雅”是她的名字,这是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小姐姐,在蒙语中,娜仁是“太阳的”意思,图雅的意思是“光辉”,人如其名——“太阳的光辉”。
那天我在给学院100多张校级优秀毕业生申请表学院推荐意见签名,年级辅导员李哲老师盖章,我一边签,一边说,幸亏我的名字只有两个字,李哲老师接着说:幸亏您不是程娜仁图雅。此时,2019级的同学们目前正面临升学求职择业的重要选择关口,国内考研还是国外申研,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读研?想起人在国外的娜仁图雅,大四留学德国的学业接近尾声,作为优秀的毕业生学姐,何不请她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经验和体会,于是有了第九篇和第十篇推送,让我们来阅读程娜仁图雅的第一篇分享帖:
我的大学生活及学业规划选择
一个稀松平常的下午,我接到了宋老师的微信电话,亲切的嗓音与问候跨越八千公里从听筒里穿出,仿佛从祖国的方向照进了一束暖光,把此刻德国天空中笼罩的乌云都要融化掉。我关了电脑,思绪被拉回到出国前的大学生活……
在大一的第一节德语课上,班主任佳姐(德语教师李佳)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话,她说:“学习德语的意义还在于,你会是掌握第一手信息的人,你不用再看别人翻译的德文名著和德语电影字幕,你可以将自己从阅读、听到的德文中获取的最直观的理解与感悟分享给别人。”
获得外研社全国“教学之星大赛”德语组亚军的李佳老师
此后我从没有把学习德语和英语当做艰巨枯燥的任务,而是看作我自己了解、探索世界的小钥匙。同时期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与职业方向,并在心里立下小小誓言,便是无论如何,我永不“撂下”德语。
在大一上半学期,我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报名参加了学校国旗班的选拔和培训,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再问自己重来一遍是否还能坚持时,我还会犹豫。每天4:50起床穿作训服骑共享单车和战友一同去东校操场进行国旗班的半军事化训练,7:10提前结束训练匆匆赶回班里上早自习,紧接着就是一整天的课程,每天除了中午休息时间,我一直在操场和教室,训练和上课之间来回穿梭。
一学期下来,我学会了“既然没有时间,就在专注做一件事时充分提高效率”,于是我顺利通过了每周一次的筛选考核,最终成功的留在了国旗班;同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德语A1、B1语言考试。
大一的德语基础为我大二在全德语专业课授课中游刃有余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在德国教授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我收获了很多,更加坚定了我后来放弃国内研究生保送选择出国的决心。但是当疫情突如其来,让一切规划与期待变得缥缈时,当我看到少数2017级学长学姐顶着巨大风险与压力出国时,我开始犹豫不决。但我觉得目前既然不知变数,那么不论将来我做何种选择,为了不让自己后悔,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提高学分绩点。
步入大三,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握拳宣誓时更加感觉到自己站在这个位置担负了什么样的责任:首先要自己有能力、有才识,才能谈及为祖国做贡献。这时国内外疫情稍有好转,我在学院和FOM老师们极其负责地组织下办理了德国签证,更新了护照,顺利通过了APS考试,交了保证金,具备了出国留学的基本条件。一系列流程下来后,我还是面临着最终是否出国的抉择,因为这取决于于本科毕业后,我就读研究生的方向:
国内保研还是国外申研?
大四上学期伊始,在成绩排名计算与保研名额大致确定之后,辅导员老师询问我的方向与意愿,并且定海神针般对我说,无论我做什么决定,老师们都会支持并帮助我们。我和家里说起,自己也查阅信息考虑了好几天。随后在一个周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泰安,一家人一起,从投入到收获,认真分析考量了保研与申研的可能性和结果。
当时在我看来保研更为稳妥,准备工作较申研也更为轻松,但是在专业选择上很有可能不能将我们的自身优势兼顾,我咨询过钟院长,得知保研专业要么选择经管类,要么德语语言文学类,无法两全,但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语种与经济学专业复合型培养。我也考虑过保研继续攻读经济类专业,课余再自己巩固德语,但是考虑到保证语言学习的持续性这个前提,我觉得国内保研存在着极大的德语语感退化可能性。
在考虑申研时,我问自己能否做到在认真学习所有专业课高绩点毕业的同时,把德语语言证书,雅思还有GMAT(经企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出来,并且承担着新冠疫情的高风险出国学习。听起来就使人焦虑,但我不去想这些事情的艰巨程度,而是坚定自己走出舒适圈的决心,照顾好和保护好自己的信心以及合理规划学习的恒心。
而亲人最在乎的永远是你的安全与健康,家人们每天关注德国的疫情政策,他们虽然一直很担心,但还是尊重并支持我出国申研的选择。最终我选择在大四选择来到德国,就是想提前适应社会与语言环境并为申研做最充分的准备。
一旦做出决定后,执行与准备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2021年8月26日爸妈送我到机场,办理好所有手续在安检口分别时,旁边同样留学的男孩子和妈妈抱在一起不舍大哭,而我正跟爸妈抱怨这N95口罩还有护目镜真的太紧了,憋得我喘不动气。排到安检口队伍的尽头,我回头跟爸妈挥挥手,心里明白从此什么都要靠自己了。
看起来好像镇定自若,但其实已经焦虑到早前失眠好多天,我心中总有对未知的恐惧,怕感染病毒,怕飞机失事,怕水土不服,自己甚至还不会做饭……在漫长的飞行中我不断在想不好的事情,想到高中时跟老师同去新加坡游学,由于对气候极度不适应,我到了以后就高烧不退并且患上成人水痘,苦不堪言,所以最害怕自己来到德国身体也出现问题……想着想着便睡着了。直到落地后出海关,第一眼就看见了FOM接机的老师举着欢迎牌和我们打招呼,心也就落地了,我的德国留学生活由此开始。(未完待续《下篇:娜仁图雅的在德生活》)